资讯报名信息成绩查询考试大纲准 考 证课程:免费试听招生方案网校名师考生故事

指南报名条件报名时间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复习试题中心每日一练考试用书考试论坛

首页>会计网校>注册会计师> 正文

资产置换 变味的妙药

2003-12-9 9:47 中国证券报 立武 【 】【打印】【我要纠错
  时下,资产置换似乎正成为一剂能治上市公司百病的“灵丹妙药”。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资产置换(特指“非货币性资产置换),因其基本不涉及现金交易、重组见效快,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近两年,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资产置换若干问题的通知》等法规政策,促进了资产置换行为在交易及核算上的进一步规范。但制度归制度,一落实到行动上,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置换行为仍然有些”不对味“。

  “饭”不够“汤”来凑

  上市公司资金被大股东或关联方占用,是股市一个“老大难”问题。大股东还不上钱怎么办?有的公司想到了“用无形资产搞置换”这个“障眼法”。

  A公司就是一个典型,其大股东某集团及关联方曾因大肆占用公司巨额资金,遭到中国证监会处罚。最近,大股东方面决定,用17枚冠以该集团名号的系列商标所有权抵偿债务6232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9年4月,A公司就与大股东签订了合同,约定公司可在2009年4月前,无偿使用相关商标。B公司也刚刚公告,称公司拟以对大股东的10110.53万元的债权、对大股东下属企业某洗衣机公司的30918.49万元债权,置换大股东拥有的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及洗衣机公司产及附属设施,同时被置换出去的还有B公司的4亿多元应收账款。据了解,为清偿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该大股东去年已用商标和部分土地使用权抵偿了部分欠款。

  “欠债还钱”是古往今来的规矩,可上述例子中,拿走的是“真金白银”,还回的却是商标、土地使用权等一堆难以精确掂出“份量”的资产,这多少有些“饭不够汤来凑”的味道。投资者不禁要问,钱都被占用到哪儿去了?置入的资产是上市公司需要的吗?是不是真值那么多钱?A公司已与大股东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商标无偿使用合同,如今却要斥巨资,去收购这些五年多以后才需要考虑成本的商标,是否有些过于“深谋远虑”了?尽管6亿多元的商标款已对上述无偿使用情况作了考虑,但在五年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这些商标是否仍具有今天的评估价值,也未可知。“血液”已被抽干、徘徊在亏损边缘的B公司,能不能消化掉这么多无形资产带来的折旧、开发等问题,就令人忧虑了。

  兑现收益有绝招

  C公司公告,该公司拟将位于深圳的一项房产转让给第二大股东,以经评估的价值4837.87万元作为转让价。据介绍,该房产原系公司去年以下属酒厂全部资产从关联方置换而来,一直处在建设中,至今未予交付,当时评估价仅为4030万元。此次转手,公司认为“不构成关联交易”,据此,公司可望确认约800万元左右的收益。

  对于前三季度严重亏损的C公司来说,如此“先置换后转让”,看来是走了一步“高棋”,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众所周知,对于曾经出现的利用资产置换获取巨额收益的情况,《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作了规范,即无论所置换资产的价值如何,只有在企业收到资产置换的“补价”时,才有可能产生收益,且收益最多不会超过“补价”的数量。这就是说,上市公司以坏资产置换好资产,好资产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增值不能直接体现为收益。C公司去年置换进房产时未带来收益,但一年多后经评估增值,此时再行转让,收益变得“名正言顺”。显然,置换为实现跨年度收益埋下了“伏笔”,但这种盈利方式本身仍然值得深思。同时,转让给二股东算不算关联交易还要打个问号,如果是关联交易,C公司仍将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黄鼠狼给鸡拜年

  *ST长控的遭遇可能会让那些急盼重组解困的上市公司警醒。公司日前公告,法院已对*ST长控的恶意重组者-四川泰港及刘邦成、汤建海等涉嫌犯合同诈骗罪一案作出终审裁定,判处相关人员年限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ST长控的重组恶梦,就始于泰港对公司当初不怀好意的资产置换。

  有关资料显示,在拿下*ST长控的控股权后,刘邦成等先是通过廉价圈地并高价评估的方式,虚增重组方资产。比如,将买价仅为数百万元的土地评估为4300万元,将买价仅为32万元的另一块土地评估成了2.94亿元。然后,泰港对上市公司“大献殷勤”,除赠与“价值巨大”的公司股权外,还将含有“高额土地价值”的大香格里拉公司54.67%股份予*ST长控的1.626亿元不良资产进行了置换。一连串虚假重组,似乎让人看到了泰港搞好*ST长控的决心。

  但现在看来,置换和赠予不过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胡萝卜”刚给完,泰港及刘邦成就疯狂地让*ST长控为其关联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活生生将*ST长控拖下了担保旋涡。

  种种类似置换,不仅没有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且还将其推到了不利甚至危险的境地,对投资者也是一种糊弄。深层次来看,这与一些重组方或上市公司法规意识淡薄,没有树立投资者权益保护意识有关。对置换行为的规范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手法日益诡秘多变的置换式重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应更多一份警惕。(中证网)

相关热词: 资产置换